|
发表于 2006-8-30 20:46:11
|
显示全部楼层
中国自古有“龙生九子,不成龙,各有所好”的传说。但九子到底是指什么,说法却各不相同。
龙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,遍及南北。龙的形成起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,经过商、周的发展,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,唐代起,龙更成了天子的专利,皇家的象征。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,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。到后来,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,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。
但龙之九子为何物,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,并没有确切的记载。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,不一而同。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,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:“朕闻龙生九子,九子各是何等名目?”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,退朝后七拼八凑,拉出了一张清单。按李东阳的清单,龙的九子是:趴蝮、嘲风、睚眦、赑屃、椒图、螭吻、蒲牢、狻猊、囚牛。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,狴犴、貔貅、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。所谓龙生九子,并非龙恰好生九子。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,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,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九是个虚数,又是个贵数,所以用来描述龙子。李东阳是一时急于交差,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。
以下是几种不同的说法:
其一:
长子赑屃(音毕希):它的长像鳖形龟貌,气力大,好负重。所以,它充当了人间石碑座子。很多人把坟墓里碑座误认为是鳖和龟,实际上都不对,它是龙的长子。
二子螭吻(音吃吻):它喜欢挺而走险,爱在高空作业,鲁班就把它作为建筑物上的俏柱,立于屋顶。
三子蒲牟(音蒲牢):它整天喜鸣爱吼。传说它的喊声可传十里以外。寺庙的和尚在铸钟时,把它铸在钟扭上,作为装饰品。
四子狴犴(音必暗):生来面貌威严,人人见了都害怕,衙门管法律的长官,就派它做了监狱门上龙头门环,震慑囚犯。后来有权有势的人,把它也用在自己家的大门狮子门环上。
五子饕餮(音陶铁):嘴馋身懒,爱吃爱喝。民间就把它派用在各种烹饪鼎器上,如大铜茶壶。各种酒皿实物上。
六子趴蝮/蚣蝮(音八夏):它爱喜波弄水,常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。民间建桥工匠就把它作为桥上的桥标。
七子睚眦(音崖自):嗜杀成癖。好像一天不杀生,它就活不下去,民间很厌恶它,后被衙门一名刽子手发现,就把它装饰在杀人的“鬼头刀”环上。它总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。
八子狻猊(音宣宜):它好烟火,闲下无事,到处煽风点火,弄得民间乌烟瘴气。后被庙院里一位和尚发现,分配它作香炉上的装饰品,从此,它才安居乐业。
九子椒图:它喜欢给人当警卫。民间不论谁家出了事,它整天整夜在人家大门口“站岗放哨”。后来民间就把它派用在大门上的龙头“门环”。
其二:
赑屃:也称龟趺。形状像乌龟,好负重。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。人们在庙院祠堂里,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。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。
狴犴:又叫宪章。相貌像虎,有威力,又好狱讼之事,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。虎是威猛之兽,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,让罪犯们望而生畏。
螭吻:也叫鸱吻、鸱尾、好望等。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,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,也喜欢吞火。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,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,虬尾似鸱鸟,也就是鹞鹰,能喷浪降雨,可以用来厌辟火灾,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、殿脊、屋顶之上。
椒图:形似螺蚌,好闭口,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,或刻画在门板上。螺蚌遇到外物侵犯,总是将壳口紧合。人们将其用于门上,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,以求安全吧。
囚牛: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,好音乐。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,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,彝族的龙头月琴、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。
蒲牢:形状像龙但比龙小,好鸣叫。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,平时最怕的是鲸鱼。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,蒲牢就大叫不止。于是,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,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,以其撞钟,求其声大而亮。
饕餮:形似狼,好饮食。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。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,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。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,称作饕餮纹。
狻猊:又称金猊、灵猊。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,所以形状像狮,好烟火,又好坐。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。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,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,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。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\"无畏的狮子\"之喻,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,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。
睚眦:相貌似豺,好腥杀。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。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,所谓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”。
其三:
赑屃:形似龟,好负重。各地的宫殿、祠堂、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。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。
螭吻:喜欢东张西望,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,做张口吞脊状,并有一剑以固定之。
蒲牢:爱好音乐,也爱吼叫。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,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。
狴犴:掌管刑狱。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,因其形状似虎,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。
狻猊:身有佛性,喜好香火,于香炉盖上可见。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,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。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。因狻猊为龙的五子,所以庙名为五爷庙,在当地影响颇大。
饕餮:美食主义者,性贪吃。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,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。属于凶兽。据说上古时代,黄帝捉住蚩尤,砍下他的头颅,名“饕餮”,取“贪食无厌之意”。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,其脑袋狰狞,两边附有一对肉翅膀,形如耳朵。
睚眦:性情凶残易怒,喜欢争杀。民间成语“睚眦必报”所讲即为此物。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,或是尾端的环上面可以见其雕像,以加强杀气。
椒图:形似螺蚌,性情温顺,有点自闭症。所以将他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,免得宵小光顾。有许多说法将其排在第九位,但考虑到民间称貔貅为第九子的说法更普遍,将其排列在第八。
貔貅(音皮休):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,大嘴无肛,只进不出,深为赌徒所喜。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,予意嘴大吃四方,只挣不赔。是古籍记载中的一种猛兽,形态有点像虎。传说中一种残害人类的凶兽,龙头虎爪,牛身马足。
其四(《中国吉祥图说》):
老大囚牛:喜音乐,蹲立于琴头。
老二睚眦:嗜杀喜斗,刻镂于刀环、剑柄吞口。
老三嘲风:平生好险,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。
四子蒲牢:受击就大声吼叫,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,助其鸣声远扬。
五子狻猊:形如狮,喜烟好坐,倚立于香炉足上,随之吞烟吐雾。
六子霸下,又名赑屃:似龟有齿,喜欢负重,碑下龟是也。
七子狴犴:形似虎好讼,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。
八子负质:身似龙,雅好斯文,盘绕在石碑头顶。
老九螭吻,又名鸱尾或鸱(chi)吻:口润嗓粗而好吞,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,取其灭火消灾。
就以上四种说法加上李东阳的那种,对比如下:
赑屃 螭吻 蒲牟 狴犴 趴蝮 饕餮 睚眦 狻猊 椒图
赑屃 螭吻 蒲牢 狴犴 囚牛 饕餮 睚眦 狻猊 椒图
赑屃 螭吻 蒲牢 狴犴 貔貅 饕餮 睚眦 狻猊 椒图
赑屃 螭吻 蒲牢 狴犴 囚牛 嘲风 睚眦 狻猊 负质
赑屃 螭吻 蒲牢 趴蝮 囚牛 嘲风 睚眦 狻猊 椒图
赑屃、螭吻、蒲牢、睚眦、狻猊似乎是大家都公认的,其它的也许是地域差异与习俗不同造成的。而李东阳的说法在当时来说,也并无多大的争议。\"李说\"中的九子都为瑞兽,而狴犴、貔貅、饕餮在古时候都属于凶兽,为了向皇帝上报,有趋吉避凶的必要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