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友们都知道,银屑病不仅是皮肤问题,更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。通俗的讲就是免疫系统的失调——患者体内的T细胞过度活跃,释放出大量炎症因子,炎症因子刺激皮肤细胞过度增殖,形成红斑、鳞屑等症状。 这里要着重的介绍一下T细胞(T淋巴细胞)。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负责识别和减缓入侵人体的病原体。在银屑病患者体内,某些类型的T细胞,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(Th细胞)亚群,像Th1和Th17细胞,异常的活化,大量产生免疫因子,例如干扰素-γ(IFN-γ)、白介素-17(IL-17)等,这些免疫因子就像“指挥官”一样,直接刺激自身的皮肤细胞,导致皮肤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。所以,银屑病的治疗主要是集中在控制T细胞活化,精准调节免疫因子,抑制炎症反应上。 银屑病发病机制(来源:Inflammationand Psoriasis: A Comprehensive Review) 在银屑病的治疗药物上,通常需要根据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,常用药物包括外用药(如糖皮质激素、维生素D3衍生物、芳香烃受体调节剂)、口服药(如阿维A、甲氨蝶呤、小分子靶向药)和生物制剂(如TNF-α抑制剂、IL-17抑制剂),轻症以外用药为主,中重度需联合系统治疗。 外用药物的选择上传统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、丙酸氟替卡松等,具有抗炎止痒、抗增生和免疫抑制的作用。它起效快,但糖皮质激素为广谱免疫抑制,并不是针对特定致病通路的选择性调控,所以是暂时性缓解,往往存在皮肤依赖、易复发和长期安全性风险等局限性。 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、他卡西醇等,作用机理是通过激活维生素D受体(VDR),抑制表皮角质细胞的异常增殖,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和免疫调节。减少免疫细胞对皮肤细胞的攻击和损害,属于部分靶向。因此维生素D3衍生物通常药效持续时间较短,效应低,复发周期短,也容易产生耐药性。 银屑病的核心驱动是IL-23/Th17轴,尤其是IL-17A的直接致病作用,IL-17A能够直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,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。阻断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,直接抑制银屑病核心病理环节,才能从源头干预银屑病的免疫炎症级联反应。 在《2025皮肤病靶向治疗专家共识》中,A级推荐本维莫德用于银屑病治疗,且是唯一个皮肤病靶向治疗的银屑病外用药物。本维莫德乳膏作为我国自主研发“first-in-class”类新药,是全球首个选择性芳香烃受体(AhR)调节剂。那么什么是芳香烃受体?本维莫德又是如何激活芳香烃受体来进行靶向治疗,调控炎症反应的呢? 大家对于“靶向”一词的了解,通常是来源于肿瘤细胞的靶点治疗。靶向药物可以高选择性作用于病灶处的癌细胞,这样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,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副作用。而芳香烃受体(AhR)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受体和转录因子,在免疫细胞中AhR 的激活能影响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,比如它可以调节白细胞介素(IL- 6、IL-10 等细胞因子的分泌,通过调控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,AhR 能够精准地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,维持免疫平衡,所以通过选择性的调节AhR,下调引起银屑病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,来抑制T细胞的分化和扩张,在银屑病的治疗上会更加有效,不良反应更小。 本维莫德(Tapinarof)是首个FDA批准的选择性AhR调节剂,被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。本维莫德能够靶向的结合AhR,多通路对银屑病的致病环节起到抑制作用:下调包括银屑病病理中最为重要免疫因子IL-17的表达,减少IL-17对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;同时本维莫德还可清除氧化损伤,清除活性氧(ROS),减轻皮肤氧化应激损伤,降低炎症反应强度;另外,本维莫德可以调节皮肤屏障蛋白及连接蛋白的表达,修复皮肤屏障。
所以对于银屑病的靶向抗炎治疗,本维莫德乳膏相对于传统药物,有着特殊的优势。对比维生素D3衍生物卡泊三醇,本维莫德乳膏应答率高,银屑病治疗12周停药后缓解期更持久。中国III期临床显示,治疗12周PASI75应答率可达50%;且本维莫德乳膏缓解期也更持久,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停药后中位复发时间可长达9个月(约36周),远超过传统药物卡泊三醇的1.5个月,不仅如此,在不良反应上本维莫德也相对较少。 除了银屑病治疗领域,本维莫德凭借AhR靶向调控的多效性,正从银屑病治疗向更广泛的炎症性皮肤病领域拓展,如特应性皮炎、白癜风、掌跖脓疱病等多类炎症性皮肤病领域。
在癌症治疗中,一些 AHR 靶向药物试图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功能,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,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;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,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合理调节 AHR 的活性,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,同时避免过度免疫反应带来的组织损伤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AHR 靶向疗法将为多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,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|